本報訊(記者 李洋)《青衣》是作家畢飛宇的作品,可是提起這個名字,很多人想到的卻是徐帆在同名電視劇中飾演的筱燕秋。如今,又有一位女藝術家準備改編這部作品,而且是以另外一種更具魅力的藝術形式。著名舞蹈家王亞彬將于今年10月推出她的品牌項目“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七季。這一次,她將化身成為舞臺上的“青衣”,和觀眾一起追問“生命該如何寄托”這個深刻的命題。 王亞彬迷上《青衣》,正是從它的同名電視劇開始的,那時候她還在北京舞蹈學院讀書。2012年,在根據畢飛宇另一部作品《推拿》改編的電視劇中,王亞彬成了金嫣的扮演者。正是利用拍攝《推拿》的閑暇時間,她讀完了小說《青衣》。 “青衣筱燕秋這個角色一直在探尋‘生命該如何寄托’,這可能是每一個人都會思考的問題。”王亞彬說,筱燕秋將她的生命寄托在“青衣”身上,而自己則將生命寄托在舞蹈上。王亞彬在筱燕秋身上也看到了 “生命之痛”,這種痛考驗了人的承受力,考驗你在摯愛面前要如何面對。她有了強烈的愿望,要把這部作品排成舞劇。 “畢飛宇的作品曾被張藝謀、楊亞洲、康洪雷等多位導演拍攝成影視劇,是因為他的文本總是留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王亞彬說,相比之下《青衣》尤其適合排成舞劇。可是當去年真正獲得該作改編權的時候,她才發現這并不是那么簡單。“畢竟文學和舞蹈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文學作品可以大量表現生活細節,可舞蹈更擅長以肢體來抒情。”重讀了很多遍原著,冥思苦想了兩個月。一次從歐洲回國,她在飛機上一夜未眠,終于一口氣列出舞劇所有段落。 《青衣》是王亞彬首次擔任導演的作品,她將原著的情節按照時間順序重新結構,表現手法有點兒類似電影,挑選節點性的關鍵情節,壓縮了原作中生活化的細節描寫,以更加凝練的肢體語言突出情感,突出人如何面對生命、如何面對時間的追問。最終,用三四個小時可以讀完的中篇小說《青衣》,化作75分鐘的舞劇。 值得一提的是,畢飛宇原作的英文名是“The Moon Opera”,此名同樣也是其舞劇版的英文名。在舞劇版的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這是一個關于愛的故事,自始至終圍繞著國粹經典嫦娥奔月而演繹。愛的理想世界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落差編織了這個故事的凄美,注定了其悲劇性的主題。”王亞彬相信,這樣的主題會跨越語言的障礙,被全世界觀眾所理解。 10月4日至6日,該劇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10月19日至20日將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演出,此后將赴海外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