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漢洛顏子兮》、關注“荒漠化”環保主題的《戈壁沙丘》,還是描繪海峽兩岸思鄉情感的《海的追尋》、反映中國軍人堅韌戰斗意志的《魔鬼日》,亦或是將畢業生心中的母校情、同窗情、舞蹈情搬上舞臺的《兄弟》《直到世界盡頭》,都將觀眾帶入了異彩紛呈的舞蹈世界,更把濃濃的正能量的傳遞給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專門排演的四幕舞劇《紅高粱》更是將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演繹得蕩氣回腸,演員和觀眾們滾燙的淚水飄灑在炙熱的禮堂和自己的心中,強烈的民族情、愛國情久久不能散去。 舞蹈團專場演出已經不僅僅是學生們自娛自樂的秀場,而是展現我校學子積極向上的青春風貌、用文藝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向普通觀眾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平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在文藝演出和文藝創作之中業已成為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途徑和新亮點。在欣賞高雅演出享受藝術熏陶的同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水袖妙舞,禮敬傳統文化 《漢洛顏子兮》是一支24人的大型古典舞,取材于漢代雕畫和詩詞。演員身著紅黃舞裙,以水袖為道具將我國古典佳人的美麗與優雅淋漓展現。1.9米長的水袖在姑娘們手中顯得輕盈悅動。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翻飛的紅袖舞起中華民族亙古的韻和悠久的美。24個姑娘俊俏如暖春之桃,回眸淺笑,若流風之回雪;細語低回,若輕云之蔽月。 舞躍草原,聚焦生態文明 《戈壁沙丘》展現了這樣一幅圖景:在已經沙漠化蒼茫的草原上,一群熱愛故土的青年手捧酒囊,曾經豐饒富美的草原從遙遠的天邊躍入眼簾。春、夏、秋、冬四季變遷,不同的時節同樣的美。在舞蹈結尾,經過幾代草原兒女的不懈努力,草原重新煥發出生機。20多個小伙子將蒙族舞酣暢淋漓、飄逸瀟灑的風采一覽無余,也傳達了草原兒女熱愛故土、滿懷著對草原生態環境改觀的期待。 綢扇流淌,追憶故鄉情愫 深沉柔美的現代舞《海的追尋》,用藍色的綢扇作為道具來表現海浪,借而表達海峽兩岸一衣帶水的情感。親人的思緒緊貼著海的呼吸,思念的情感在血液里起伏,隨著舞臺上藍色綢緞的流淌,月光的輕柔純凈和海洋的圣潔美麗一一呈現。舞蹈中大量的控制和旋轉動作,形象表現了海洋的深沉與柔情,以及姑娘們對海洋的、對親人的、對祖國的眷戀,更寓意了對親人重聚和祖國統一的追尋。 高難舞技,展現中國軍魂 《魔鬼日》展現的是中國軍隊特種兵如魔鬼日一般的嚴酷訓練,反映了軍人的剛毅堅韌的意志品質和守家衛國的報國精神。用舞蹈團參演團員的話說,這是一個技巧滿天飛的高難舞蹈,空翻、托舉、下叉無不考驗著舞者的舞蹈功底。但無論多難的技巧,演員們都以中國軍人的不怕苦不服輸的戰斗意志激勵和要求自己。正像他們對這種舞蹈的解釋:“我站在我熱愛的土地上,肩上扛起我不屈的靈魂,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臨別起舞,詮釋同窗深情 《兄弟》 “你說你是哥哥我是弟,你要為我遮風擋住雨”,伴著抒情感人的樂句,2015屆畢業生劉鑫、曾程從觀眾席當中緩緩站起相對而舞,流暢的舞蹈動作和嫻熟的雙人配合把“手足的情、兄弟的心”詮釋得直入人心。 “熱愛讓我們齊聚這里,懷揣這份熱愛,我們在舞臺上盡情釋放,夢想的幕布永遠不會降下,我們會一直跳下去,舞不停息,直到世界的盡頭。”幾句吶喊點燃了舞臺。30多名舞蹈團應屆畢業生集體亮相,揮淚起舞。每個舞姿和每個表情都表達著他們心中對舞蹈團、對同學、對學校的愛。舞,不停息,舞一步,戀一生。 感天動地,舞出民族大義 舞劇《紅高粱》改編于莫言的同名小說,祭酒、豐收、屠殺、出殯四個主要舞蹈場景串起了整個故事的發展,保有了小說原著以及電影《紅高粱》故事的主線情節,塑造了“我爺爺”、“我奶奶”、羅漢大叔等個體人物以及眾鄉親的群像,奏響了一曲傳唱在齊魯大地上浴血抗日的生命贊歌。舞臺上,演員們舞藝精湛,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傳神地展現了高粱般的淳樸與紅火,烈酒般的炙熱與灑脫。舞劇的四幕緊湊上演,極強的敘事性和抒情性,牢牢地抓住了在場師生的心。由于此前對劇情的了解到位,觀眾很容易進入了舞劇的情境。高潮處,許多觀眾不禁熱淚盈眶。當演員流著汗水與淚水謝幕時,臺下站立的觀眾含著眼淚以一波波潮水般的掌聲,肯定著舞劇《紅高粱》。 這部舞劇從籌劃到演出歷經半年,這是舞蹈團自建團16年以來第一次嘗試挑戰多幕的大型舞劇。其間演職人員克服了課業負擔重、資金短缺、設備簡陋等諸多困難,終于將這臺大戲搬上舞臺。該劇在借鑒了青島歌舞劇院版舞劇和三門峽市豫劇團的豫劇版本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調整和改動,劇中音樂大都是從電影和電視劇版《紅高粱》的原聲音樂中精選而來。為了演好劇中人物,所有演員利用課余時間把電影版和電視劇版《紅高粱》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值得一提的是,飾演豆官兒的小演員張顥蹇和李榮軒,是校團委從理工大學附屬學校上百個適齡孩子們中精心挑選出來的,兩個孩子分別上四年級和一年級。為了達到最佳的演出效果,兩個孩子也跟舞蹈團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道辛苦訓練,一次次在禮堂彩排到深夜,兩個小演員投入、精準、質樸、感人的表演,打動并征服了全場觀眾。 不畏辛苦,傳承大工精神 1臺演出,6個劇目,1出4幕舞劇,是近150名舞者用將近半年的時間苦練而得。這群熱愛舞蹈的精靈們,除去日常上課、考試、實驗,其他的所有時間幾乎都用了排練廳。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他們汗水的結晶,每一個眼神都充滿了他們對舞臺的熱愛。觀眾們看到的,是他們不到100分鐘的精彩演出,而在這背后的是他們膝蓋上的淤青、腳踝上的紅腫、每天晚上訓練后的顫微以及早上起床時全身的酸疼。但是他們不曾叫苦喊累,因為這是他們心中的熱愛和夢想,他們說這是一股大工舞者特有的精神和韌勁兒。 演員的精彩表演當然離不開幕后工作人員的辛勤勞動,本次專場的場務承辦——電信學部團委學生會更是不畏辛勞地連續夜戰三晚進行復雜的道具和布景制作,從漠水河布景到超大酒桶,從卡車到日本刀,從懸掛到拉線,他們都精益求精,畫的每一筆畫、涂的每一刷漆,縫的每一根線,都力求完美;一遍一遍的彩排中,后臺場務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演練,每個道具擺放的位置,道具上場的時間和順序,按按鈕的秒數……一切都細化入微,保證演出時沒有絲毫差錯。 對目標的追趕,對完美的追求,對夢想的追逐,從演員到場務每個人都已經不僅僅是為了單純地完成一次演出,而成為了大工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真實寫照。 第七屆舞蹈團專場落幕了,觀眾們大呼過癮,看得酣暢淋漓。從古典舞、民族舞,到現代舞、當代舞、街舞,再到大型多幕舞劇,舞蹈團的同學們展現了每一個舞種的獨特魅力。舞者剛柔相濟,感情真摯。鎂光燈下,青春起舞,一招一式無不盡顯專業。舞蹈團精彩的演出令到場師生激動不已,熱血沸騰。演出也告訴觀眾,理工科學生同樣有著豐富的藝術細胞和藝術夢想,而且充滿著爆棚的正能量,能讓你在震撼的視覺沖擊后留下撞擊心底的感悟。 謝幕時,當主持人高喊“讓我們舞不停息,直到世界盡頭”時,觀眾們又不禁熱淚上涌,大家似乎都紛紛看到了自己的夢想在空中飄蕩。 攝影:大工記者團攝影部 作者:秦仕偉/文 大工記者團/圖 來源: 校團委、大學生藝術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