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雕塑1881年首次在第六屆巴黎印象派展覽上出現時,穿著真的芭蕾舞衣,裝飾著真的頭發,一臉的無奈、暗淡、迷茫,毫無美感而言,這部作品展出后,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丑陋的,認為它看著像一個醫療標本,德加將其放在玻璃柜內展示。有的人認為,頭部和臉部怪誕和原始。遭到評論界的惡評,但有人說“可以感覺到她的脈搏”,也有人稱之謂“貧民窟之花”。對于許多參觀者來說,這個相當于真人三分之二大小的雕塑太真實了。 后來,德加再也沒有將這個雕塑拿出來展覽過?!妒臍q跳芭蕾的小女孩》一直和其它許多雕塑蠟模放在一起,只是偶爾拿出來作為繪畫的參考。1917年,德加以83歲高齡去民逝世。1922年,《十四歲跳芭蕾的小女孩》才被拿出來翻制成青銅像。據考證,當時所翻制的銅像現在尚存27個。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芭蕾大師帕特里斯·巴特(Patrice Bart),走進了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昔日的往事和德加著名雕像的生命之中。從排練室到“黑貓” ("Le Chat Noir")歌舞廳(“黑貓”是法國19世紀一個文學團體的名字,屬于頹廢派。在19世紀晚期,一家名為“黑貓“的隱秘歌舞表演場所在法國巴黎具有波希米亞風格的蒙馬特(Montmartre)區開業。蒙馬特(Montmartre)區位于圣心教堂腳下,是巴黎最富盛名的藝術家集中地,500多位生活在這一帶的畫匠與詩人,為這一區域注入了濃厚的藝術氣息,也使這個區域永遠烙上了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的波希米亞生活方式。)讓我們看到色彩繽紛的芭蕾時代和一個劇院熱鬧后臺的世界。 芭蕾舞劇《德加的跳芭蕾舞小女孩》的創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以追溯到1997年,當時,巴黎奧賽博物館的館長馬丁·卡哈納(Martine Kahane)與巴黎歌劇院的院長,共同出現在每年巴黎加利耶宮的芭蕾舞裙展覽上。過后不久,奧賽博物館與巴黎歌劇院戲曲服裝車間聯系,想為德加著名雕像更換芭蕾舞裙,在隨后的研究中,開始探尋著名的銅像模特背后的女孩的身份,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這個模特實際身份是一位14歲的比利時少女,名叫瑪麗·范·戈茜婭(Marie Van Goethem)。 法國作家米歇爾·拜拉莫爾(Michel Peyramaure) 瑪麗的故事由法國作家米歇爾·拜拉莫爾(Michel Peyramaure)(屬于著名的布里夫學派),在他2003年創作的《德加的跳芭蕾舞小女孩》(La petite danseuse de Degas)中作了詳細的描述。拜拉莫爾,1922年出生于法國布瑞福(克雷茲?。˙rive(Corrèze)),大學畢業后,他在父親的印刷工作,然后成為一名記者,致力于文學之前。他的第一部小說《在四面墻有的天堂》(Paradis entre quatre murs),于1954年出版。除了他的壁畫,米歇爾·拜拉莫爾還出版的冒險小說,旅游和記憶書。在1979年,他獲得英皇學會男子終身成就大獎(Prix de la Société des gens de lettres)。在他的眾多作品中,關于法國著名畫家蘇珊娜·瓦拉東(Suzanne Valadon)的小說(羅貝爾·拉豐出版社出版)充分體現出他在藝術領域的品位和博學;他在巴爾迪拉出版社出版了《拯救世界》(1996)和《故鄉觀念》(1999)。 瑪麗出生在比利時的一個貧苦家庭中,她的父親是裁縫,母親是洗衣婦。1861年,全家定居在巴黎的一個貧困區。1870年,父親去世后,范·戈茜婭家的三個女兒被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學校(Paris Opera Ballet School)錄取,瑪麗像她的兩個姐妹一樣進入了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成了巴黎歌劇院舞蹈班的年輕學員(俗稱“小老鼠”(“Petits Rats” 作家龔古爾用"小老鼠"這個詞不達意來稱呼當時法國的普通芭蕾演員們,以形容他們那種靈巧活潑的舞姿和寒酸可憐的處境。)因為她們是來自這個大城市中最貧窮的女孩子們,她們姐妹三個的夢想就是在這個舞臺上,通過艱苦的奮斗成為仙女、小精靈和皇后,在同在一時間都想成為舞蹈藝術家,但因家庭的經濟狀況岌岌可危,無法支付三個女兒上學費用。為家庭增添了不少收入,她在參加演出的同時,又為藝術家擺造型做模特,她與德加不期而遇,后來在他的工作室,成了藝術家最富個性作品中的一個原型。在給德加那個著名雕塑做模特兒的第二年,也就是她15歲的時候,她成為芭蕾舞團的正式演員。不過,她在芭蕾舞團只呆了兩年就被解雇了,原因是她經常遲到或者缺席。不過之后,他們孀居的的母親范·戈茜婭太太,逼迫讓兩個女兒去從事非法的賣淫活動。1882年,在一篇題目為“巴黎夜生活”的剪報上,作者描述瑪麗經常在兩個通宵營業的酒吧拉客。那里出沒的是藝術家、模特兒、記者、波希米亞人和妓女。作者說:“她的母親,……哦,我不說了。再說下去的話,會使人臉紅,或者使人流淚的?!爆旣惖慕憬惆矕|妮塔因為在一個酒吧偷了自己男朋友的錢包被警察逮捕,后來判入獄三個月。只有最年輕的夏洛特(Charlotte)能夠繼續在巴黎歌劇院跳舞,并最終成為一名芭蕾教師,這一家總算有人過上了安定生活。之后,她從芭蕾舞團退休(其中伊薇特·查維雷(Yvette Chauvire)是她的學生之一)。 現在,許多的展覽,書籍和電影都涉及到德加和舞蹈。然而,一直沒有一位編導去真正的做這樣的工作。2003年,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委托芭蕾大師帕特里斯·巴特(Patrice Bart),根據丹尼斯·萊瓦來蘭特(Denis Levaillant)創作新的音樂,以小說中年輕的舞蹈演員極悲慘、暗淡、辛酸的一生,采用半是幻想,半是根據現實故事編導了這部芭蕾。這部芭蕾最初構思起源是由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長布麗奇特·勒費夫雷(Brigitte Lefèvre)提出來的。 帕特里斯·巴特將三姐妹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創作了一個可以被稱為19世紀巴黎歌劇院舞者的代表性人物。 芭蕾舞以“德加的跳芭蕾舞小女孩”開始時,小女孩陳列在一個大玻璃盒子里。玻璃盒子打開,小女孩有了生命,開始步入她生命故事的蒙太奇里面。巴特的故事里沒有男演員是不行的,所以,他加入了一個阿龐尼,也就是德加的化身。劇中舞蹈家的夢想和愿望是想成為明星。為了實現她的目標,更多是樸實的母親永遠無法知道她們長期承受這樣密集的訓練,其后,不可避免的小舞者偷了富有的芭蕾舞迷的錢被被捉住,隨后被歌劇院解雇,進入監禁。出獄后,成為一名洗衣婦,她的夢想破滅。此時此刻,舞臺上出現了許多白色的床單,她在其中淡出。那個阿龐尼,形象正如德加所描畫的那樣,神秘、暗黑、戴高帽子,在一幕幕場景外徘徊。最后,玻璃盒子重新合上,小姑娘變回盒子里面的陳列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