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的服裝是舞蹈表演中的一個主要方面,不同的服飾反應了舞蹈不同的意象,怎樣通過舞蹈服飾去把舞蹈意象進行深化,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做了探討。 關鍵詞:舞蹈服飾;舞蹈意象 中圖分類號: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6-0126-01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是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動態藝術三位一體的藝術。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給人以獨特的審美享受。 一、意象的研究 “意象”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本體和審美旨歸,亦是中國古典美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范疇。“意象”作為一個美學范疇,是南朝粱時文學理論家劉勰在其《文心雕龍帰思》篇中提出的。他說:“獨照之匠,觀念象而運斤。”但最初,“意象”并不是一個藝術和美學的概念,而是卜筮活動的術語作“意”與“象”分別出現的。“象”是感性的、可見的,“見乃謂之象” (《系辭卜》),它是一種外表形態、形象,具體而明晰;“意”是精神性的,不能為視知覺所感知,但能理解、想象,在藝術作品中是一種情思、情志、情意,深遠而隱含。所以, “意”并非是概念所能窮盡的東西,它與主體的理性修養密切相關、與其經歷、情感乃至個性密切相關而帶著一種深微神妙的、模糊的性質。簡言之,意象是帶有情感的符號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內涵的藝術形象。它是外物形象的知覺審美形式與其象征意蘊的有機統一。“象”為什么能“盡意”?因為“象”不是生硬的概念。而是一種活脫脫的能變化的生命體,鮮明生動的形象易于為人所感知。并在感知的過程中通過聯想、體悟去領受更多、更深的“意”,有利于人們從整體上把握對象。 二、舞蹈服裝色彩設計是深化舞蹈意象的首選 舞蹈服裝設計是舞美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創作設計首先必須符合一度創作所預先設定的規定情境,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是現實主義作品創作過程中所共同遵循的普遍規律,也是舞蹈服裝設計的前提。因此,舞蹈服裝設計應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色,必須符合人物的具體形象要求,還應適應舞蹈藝術的特點。前蘇聯著名的舞蹈理論家扎哈羅夫這樣說過:“舞劇中的服裝是舞劇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不僅色彩,以至樣式,在這里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服裝使得舞蹈結構的每一變化同時也帶來色彩結構的變化。造成美妙生動的色譜。”可見,注重和強調色彩的運用是舞蹈服裝設計突出的個性特征之一。 色彩是視覺傳達信息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能有效地表達情感,還能給觀者帶來不同的情緒反應。這是因為不同的色彩會給人的大腦不同的刺激,使之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白色,它所固有的情感特征是既不刺激也不沉默,它象征潔白、光明、純真、輕快。這應該是舞蹈《扇舞丹青》的服裝設計師將舞者的服裝色調定為白色的理論依據。女生獨舞《扇舞丹青》成功地將中國古典舞蹈、繪畫和音樂熔為一爐,如果從色彩的角度去觀賞,它簡直就是一幅淡雅空靈的水墨畫。黑白兩種顏色幾乎占有了觀賞者的全部視野。舞者一身純凈潔白的素裝,惟有腰際似不經意地縫上一根細細的粉紅色的飄帶,如同一個白色的精靈游弋在片片黑色荷葉和粉色荷花之中。翩翩扇舞在古箏的伴奏下,使觀者既欣賞到中國傳統舞蹈的“擰、傾、圓、曲”的外化動作,更能領略到中國傳統舞蹈剛柔并濟、含蓄柔韌的舞姿所體現出來的“以神領形,以形傳神”的內在精神,形象地折射出具有深厚底蘊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三、舞蹈服裝裝飾性設計對深化舞蹈意象的作用 “與其它表演藝術門類的設計相比,舞蹈服裝更強調符號的表現性,這種表現性往往根據作品的需要而承載更多的象征性和裝飾性。”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眾多的少數民族舞蹈絢麗多姿,那些精美的裝飾更是給觀者留有無限的想象空間。如蒙古族舞蹈中的女性服裝,其上裝前后都點綴有大量的亮片,當舞者抖動雙肩時,亮片在燈光的折射下如精靈般跳躍,使原本就是高頻率快節奏的形體動作更顯其嬌媚動感;同樣,蒙古族舞蹈中的男性服裝總是點綴很多色彩豐富的小布條,舞動起來飛飛揚揚,飄飄灑灑,使我們在感悟舞者形體美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領略這個馬背上民族熱情開朗的天性。 還有一些舞蹈服裝裝飾性設計,更是滲透到人物的個性之中。如《胭脂扣》中的一條酒紅色薄綢無袖立領旗袍,整體設計簡潔,細節設計上別有意味:酒紅色的選用隱含了“返回陽間尋找愛人的妓女”這一特殊身份的潛臺詞;夸張的偏大襟裝飾性設計打破了單調的紅色,以肉色彈力綢連接至胯部的開衩處,其問絲繩盤扣又起到了極好的修飾點綴;雙開衩的設計便于舞者的大幅度腿部動作,同時也使其雙腿在視覺效果上更加修長完美,充分展現了人體美。其設計中最為傳神之處在于右胸前的盤扣上垂下的黑底紅花絲質長綢,在右腰間的第二顆盤扣處又稍加固定,在腋下形成了松散的弧形,然后墜至裙腳處,飄逸的長綢隨著舞者的旋轉舞動如柳絲款擺,更顯風情萬種。總之,舞蹈以人體為媒介制造、傳播和接受信息,舞蹈服飾也同樣如此。 參考文獻: [1]王小平.舞臺服裝設計是舞蹈藝術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美與時代(上旬刊),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