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2013年第6期專業權威,北大核心期刊《舞蹈》雜志,發表時略有改動。 經作者何際峰 周亮允許在中國舞蹈網網絡首發,轉載請注明。 今年3月份在中國舞蹈網(原文:http://www.gzphgc.com/article-22577-1.html)報道了一則新聞,湖南湘潭6歲小女孩姍妮在學習舞蹈,練習下腰這一動作時不慎摔倒而導致癱瘓。其實在江蘇、山東、江西、廣東等城市也有這樣類似的事故,一朵朵美麗的花蕾,在她們還沒有來得及感受到生命綻放的美麗時,今后就要在輪椅上度過自己的人生,我們為此感到十分的痛心和惋惜。事故出現后引來了社會的熱議,有人認為學習舞蹈應該找專業正規的培訓機構,有人認為學習舞蹈年齡不能太小,還有人認為舞蹈學習不要太強調基本功等。奇怪的是在專業圈內則相對比較平靜,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素質教育的關注,學習舞蹈的學生年齡是越來越小,有的3、4歲就開始接觸學習。面對這樣的現象,如果我們舞蹈教育界不理性思考,不采取有效的途徑來加以改善,那么今后的兒童舞蹈教育可能將會帶來更多的問題。鑒于此,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舞蹈訓練的科學性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舞蹈是一門人體的動作藝術,肢體是舞蹈表演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舞蹈的學習,是從殘酷的身體訓練開始的。要練壓腿、下腰、下叉、跳躍、旋轉等動作技術,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無從下手。舞蹈興趣的學習是不是應該從小開始?什么年齡適應哪些動作?具體教學環節又該如何開展?這些都是學問,一定要依靠科學的訓練方法。不學習了解人體解剖學,不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不研究少兒的身心特點,教學上就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事故。 著名的舞蹈教育家,北京舞蹈學院教授,中國舞等級考試創始人孫光言老師,在她的文章“談中國舞等級考試課的特性”一文中,第一部分就重點論述了舞蹈訓練的科學性。她從學習者生理發育和心理特征的角度來談動作訓練的科學性,從人體的三大系統骨骼、肌肉和神經詳細地論述了科學訓練對于學習者的重要性(見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2.1第49頁)。在談到身體兩大重要部位腿和腰的訓練時,孫老師還舉例說到了腿和腰訓練的動作與年齡的適應:腿的軟度訓練,4-7歲時,是從“勾繃腳”開始發展至地面的“后吸腿豎叉前壓腿”和“盤腿橫叉旁壓腿”;十歲時,再至把桿上“壓腿”;11歲時,開始地面“扳腿”。腰的訓練,從6歲(第三級)至12歲(第九級)經過了從“伏臥后彎腰”到“后雙吸腿后彎腰”至雙手扶地“后彎腰”整個訓練的過程。這些基本功的動作練習,是經過多年實踐檢驗非常科學的訓練步驟。時下,社會上各大舞蹈培訓學校的基本功訓練,他們是千方百計來進行腿部、腰部等關節部位的軟開訓練,很多成人專業化的動作,他們沒有經過論證就來訓練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孩子的基本功進步很大,但是他們的身體卻承受著生命之中不能承受的痛苦。孩子天生就是舞蹈家,他們活潑可愛,聽到音樂就能本能地手舞足蹈,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舞蹈學習,有些孩子“談舞色變”,不適當以及超負荷的舞蹈訓練,對他們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傷。在我接觸的孩子中,就發現了8歲的孩子就已經開始了把桿擦地、壓腿、踢腿等訓練。有的趾長肌、趾短肌用力不對,造成重心不穩;有的膝關節超伸,造成腿部變形等問題。孩子們都處在身體發育的階段,身體的骨骼、肌肉、神經都很脆弱,不能很好地控制他們的身體。不適當的動作技術訓練,很容易出現重心不穩和關節肌肉損傷等問題,特別是對于年齡偏小的孩子,更要十分注意教學方法。如伏臥后彎腰、跪下腰等動作都需要老師手把手的來輔助練習,力度、幅度的掌握也需要教師有一定的經驗。這些年學習舞蹈的孩子是越來越多,特別是暑期班,一個班級少則二、三十人,多則四、五十人在一起進行舞蹈學習。出于教學成本的考慮,很多培訓機構就由一名教師來組織課堂教學,即使是非常有經驗的老師,這也是非常不科學的行為。更何況還有一些沒有經驗的老師,他們把握不到兒童的心理特點,課堂教學組織松散,舞段、游戲、休息時間安排不合理,存在極大的不安全因素。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舞蹈訓練的科學性是舞蹈教學安全的基本保障。 二、完善、規范舞蹈教師隊伍和培訓機構勢在必行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教學中占有主導地位,沒有教師舞蹈教學無法開展。兒童舞蹈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舞蹈功底,要懂得科學的訓練方法,而且要具備相應的教學資質。人們認為,只要是舞蹈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能跳出好看的舞蹈,那教小孩就是綽綽有余。其實不然,舞蹈專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在學校進行的是專業性比較強的訓練,就他們本身的專業技能,動作示范教學應該沒有問題,但是他們面對孩子,有時會不自覺的用專業學院的一套來加以規范,他們大多不懂得兒童舞蹈的基本要求,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不熟悉兒童舞蹈教材,組織少兒舞蹈教學定會舉步維艱、困難重重。這樣就急需要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來統一管理,委托權威的培養少兒舞蹈教師的學校來組織培訓、規范兒童舞蹈教師隊伍。 現在,大街上琳瑯滿目的舞蹈培訓廣告,火爆的舞蹈培訓市場,各種考級、比賽多得無法統計。這或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由,可以學習不同風格的舞種,接觸不同國家的舞蹈。在我國,很多人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也不會過問老師的教學資質,有一些人參加了一期舞蹈學院的暑期進修班,或者其他機構組織的舞蹈培訓,或者就給他們的認證機構的負責人跳一段舞,就能輕易地得到教師資格認定,這是很紊亂的社會現象,不利于舞蹈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我們也知道北京舞蹈學院考級教育學院、中國舞蹈家協會教師培訓學校在教師的資格培訓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兒童舞蹈教育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他們播撒的火種。他們在教師資格的認定上有著嚴格的等級要求,必須是拿到了相應級別的教師資格證書,才能開展相應級別的舞蹈教學。今后,教育管理部門應該與權威的教學單位開展兒童舞蹈教材研討、教師資格證書認定和監管等相關工作,編寫出優質的舞蹈教材,培養好優秀的兒童舞蹈教師。在我國有些公辦的中、小學,舞蹈專業教師的缺口還是存在。有的學校沒有舞蹈課程,有的是音樂老師、甚至是體育教師在開展舞蹈教學,這種現象應該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一方面,一定要保證公辦學校舞蹈教師的人員編制,做好舞蹈教師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文化教育部門更要加強培訓機構的管理,沒有相關資質的教學人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一定要加以整改,規范其教學管理。 三、社會大眾對舞蹈素質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上各種素質教育培訓機構應運而生。美術、舞蹈、主持、書法、鋼琴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是遍地開花,有的孩子還不只是學一門才藝。社會在高速發展,人們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特別是城市里的家長,大多只有一個寶貝孩子,更是時刻擔心孩子未來發展,很多本不屬于兒童的課程,也早早地為孩子報名參加。我自己也曾帶孩子去參加過親子園的音樂舞蹈、手工、蒙氏數學等課程,家長在教室里不停地約束孩子追逐打鬧,孩子們也基本上無心聽課,有些教學內容也超越了孩子的認知能力,確實是一種拔苗助長的不理性行為。 孩子們天性好動,兒童舞蹈一般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載歌載舞人體律動訓練,舞蹈的動態性確實有著先天的優勢,孩子們選擇學習舞蹈自然是無可非議。舞蹈學習不僅可以強健體魄、而且還可以塑造優雅的形體氣質,特別受小女孩的青睞。近年來,隨著舞蹈社會培訓市場的激烈競爭,家長們的心態也開始慢慢浮躁了,看到其他的孩子能扳腿下腰,能做前、后軟翻,前、后手翻,大跳等技術技巧時,他們往往會對老師提更高的要求。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有的培訓中心,在完成正常教學的狀態下,還要強化技巧的訓練。有的培訓中心負責人,也知道過度訓練的危害,但是迫于家長和社會的壓力,于是便和家長簽訂了技巧訓練的人身傷害免責協議。其實,在舞蹈的訓練中我們教師也知道,有的孩子天生軟開度就很好、有的天生樂感好、有的天生就很機靈會表演,一味地追求共性化,不注意個性化教育,會抹殺孩子的自然天性。中國舞蹈家協會“快樂小舞星”教材,在培訓教師的時候就特別注重兒童的心智發展,把快樂舞蹈的教育理念灌注到每個級別的舞段當中,讓孩子們在他們的世界里舞蹈,享受他們自己舞蹈帶來的身心愉悅。這種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應該進一步推廣,因為這種理念閃耀著人性的光芒,你能在他們的舞蹈中感受到生命最樸素的真、善、美,感受到童真、童趣給我們帶來的無窮回味和心靈震撼。當今社會,不僅是家長對孩子的舞蹈學習有著一定的期望,而且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大眾對于舞蹈素質教育太過功利化,他們希望孩子學習舞蹈要有一個“美好”的結果,有的甚至把舞蹈作為了升學和擇校的工具,忽略了孩子的心智發展。學校組織的舞蹈隊,大多也只是為了比賽臨時突擊,有的學校獲得了名次,可能還有三分熱度,能堅持一段時間訓練,但是往往是任務完成也就各回各班,宣布解散,所以全社會對于舞蹈素質教育的正確認識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學校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國的舞蹈教育家,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呂藝生先生,早就提出了要把舞蹈課程納入正常的教學體系,在學校教育中要同語文、數學、英語一樣重要,真正納入國民素質教育課程。如果學校的舞蹈教育基本能滿足孩子們學習的需要,我想社會上的舞蹈培訓機構也不會有如此之多,也會得到相應的規范。 舞蹈是“人”的藝術,它表現生命的歡樂和痛苦,是一項嚴格意義的“以人為本”的人類活動,因此舞蹈注定要強調“人”的類屬本性和生命本原,強調“人本”意識和主體精神,以回歸到“人本”的終極關懷上。袁禾著《中國舞蹈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第343頁。兒童的素質教育應該站在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角度上來開展,不能舍本逐末。我們承認這些年兒童舞蹈的教育確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國舞蹈家協會特設了“小荷風采”全國舞蹈大賽,第五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也開辟了兒童舞蹈專場,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支支優美的舞蹈,把我們帶進了百花爭艷的春天。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為了祖國的花朵開得更加艷麗,期待有更多、更好的表現他們精神面貌的佳作涌現。筆者建議: 1、文化教育主管部門要在公辦學校設置相應的舞蹈教師崗位,建立健全舞蹈教師的考核制度,在學校設置常規的舞蹈課程,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組織和關心舞蹈教師的業務進修培訓,充分認識到舞蹈教師在素質教育當中的重要性。2、舞蹈學校和舞蹈教師資格認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法的學習,把教學法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嚴格遵守教學的基本規律,要真正理解從地面、到把桿、再到中間的教學訓練過程,以及把握好教學中年齡與動作相適應的關系,掌握好動作的力度、和難度等相關教學環節,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指導舞蹈實踐。3、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各個培訓中心要適當調整工作思路,改變以名次來論英雄的比賽機制,同時也要正確引導人們對于舞蹈素質教育的認識,不要盲目跟風、理性思考舞蹈素質教育的價值。培訓部門要做好兒童習舞前的身體健康篩查,吸取經驗教訓;特別是家長要關心自己孩子的個體發育狀況,患有心臟病、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等疾病,不適合做運動的孩子要慎重考慮學習舞蹈,切勿急功近利、亡羊補牢。只有我們大家細心呵護好這一朵朵小花,培育好這一顆顆舞蹈的幼苗,他們才會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也只有這樣不斷地完善和真切關心我們的兒童舞蹈教育事業,舞蹈的素質教育才會繁花似錦、碩果累累。(作者:何際峰、周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