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畢曉軍),搜集于網絡,為需求舞蹈論文的舞者朋友們提供學習參考,請您在閱讀本文時尊重作者版權。 三、專心致志、精益求精。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種精神,一種符合這類事情性質的專業精神。舞蹈的專業精神是“勤、新、精”。 “勤、新、精”的專業精神在基礎訓練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培養和深化。基礎訓練本身就是舞蹈各類訓練中量最大的一項,這也是她對于訓練“勤”的一個絕對優勢。可“每天進行”是基礎訓練的性質所致,她對于“勤”起到直接培養的作用,而深化卻是靠舞蹈教師的引導,告誡舞蹈學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等等舞界名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已經不能僅靠幾句簡單的成語來說教,現實中的舞蹈學生對于這樣的語言早已麻木,實在是激不起他們的一絲熱情。所以語言如何組織真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目的就是讓舞蹈學生自覺的做到“勤、新、精”就需要舞蹈教師在備課以及授課時都以身作則,在課程里滲透進“新、精”,同時,還需提示舞蹈學生去感受、理解,有時甚至是用非常直白的語言告訴他們,哪里體現出了“新”,哪里體現出了“精”。畢竟舞蹈教師對舞蹈專業精神的理解要比一般舞蹈學生要深刻,而且專業精神是滲透在課程當中的,具有隱蔽性,僅僅把表象擺在舞蹈學生面前,而不加以語言提示其實質,那么很多舞蹈學生就參不透,枉費了舞蹈教師的良苦用心。“勤、新、精”是我們對舞蹈學生的期待,同時,它也給舞蹈教師提出了具體的、頗費心思的要求。有目的學習的學習過程,是涉及舞蹈教師和舞蹈學生在理性和情感兩方面的動態人際關系過程。舞蹈教師不僅要在認識上引導舞蹈學生展開思維,而且要在情感上與舞蹈學生進行不斷的心與心交流。這種交流與教學過程本身的交流有質的不同,情感上的交流它將直接影響舞蹈學生思維活躍程度,好的情緒對智力活動會產生有益的影響。因此,情感交流是關心和愛護學生重要的一環。前蘇聯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的美德,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鼓勵,是情感教育的基礎。有心理學家認為“贊揚、勉勵可鼓舞勇氣,提高信心。”雖然有的舞蹈學生的自身條件較差,但只要對他們抱有熱切的期望,經常給予幫助,哪怕是教師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一個表情,一句話,都會給學生帶來深刻的記憶。在這種“親其師,信其道”的新型師生關系下成長、成熟的學生,才符合教育發展觀的社會目標和個體目標。舞蹈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具有探索、研究、創新的人才,是現代教育發展觀所要求的,是有助于樹立和培養學生學會有目的學習正確的人生觀,形成一種自覺的、勤奮的、刻苦的良好學風,這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才具有教育性、情感性、雙向性特征。 身體力行的做到這三點是需要付出很大代價的,“勤”也就是體力付出,相較而言還是簡單的。重點難點還在“新、精”,這是一種心力的考驗,僅靠單純的愿望無法實現,所以舞蹈教師需要學習各類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并且不斷思索、永不停歇,才有可能完成這樣的任務。也只有舞蹈教師自己做到了,舞蹈學生才能被感染,繼而提高和升華,基礎訓練的非一般價值才會又有所實現。 按照教育發展觀要求,形成多元化教學手段的新觀念在舞蹈教學運用過程中,舞蹈基礎訓練的非一般價值就是如此重要,教育的手段更新是關鍵的,引導學生有目的學習是必要的。她絕不亞于基礎訓練的一般價值。所有的舞蹈從業者都應對她高度重視,讓舞蹈基礎訓練充分發揮出她舞蹈基石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