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家大劇院舞蹈節將于9月30日拉開帷幕,一批國內外知名舞蹈藝術家和舞蹈團將登臺獻藝,其中包括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美國瑪莎·葛蘭姆舞蹈團、俄羅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等世界名團,以及希薇·紀蓮等世界舞蹈明星。而中國舞蹈家楊麗萍、王亞彬也將拿出自己的作品,其中,楊麗萍擔任總導演的《十面埋伏》將作為開幕演出精彩亮相。此外,臺灣云門舞集2將帶來《來》、我國內地的陶身體劇場將帶來新作《數位系列》、閑舞人工作室將帶來《蓮花》。舞蹈節中,不僅有傳統舞蹈的展現,比如芭蕾舞《舞姬》和《吉賽爾》,更有一批現代舞的展現,充分展示傳承與創新。 兩大舞蹈家的對壘 希薇·紀蓮即將揮別舞臺 楊麗萍不再風花雪月 芭蕾舞明星希薇·紀蓮和中國舞蹈家楊麗萍可謂中外站在各自藝術頂峰的人物。在這一屆舞蹈節中,她們都拿出了最新的作品。作為告別舞臺的巡回演出,希薇·紀蓮拿出了與4位編導合作的作品——阿庫·漢姆的《技·藝》、威廉·弗賽斯的《身體二重奏2015》、羅素·馬力方的《在這·之后》和馬茲·艾克的《再會》,編導大師們為希薇·紀蓮的量身定制最大限度地展現著這位芭蕾大師的成就。 希薇·紀蓮說:“39年前,我第一次"表演"鞠躬的時候,我的身體完全不受控制地打了個滑。在巴黎歌劇芭蕾學校,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向職業舞者和教師們鞠躬,以示尊敬。那些舞者的神情似乎永遠那么高冷。每次我們急匆匆走路的時候,他們會突然不知從什么地方冒出來。我們于是不得不立即剎住腳步,打個滑站住,向他們鞠躬。地板的年月很長了,打過蠟,加上以前學生的磨蹭,非常滑。所以,這個動作還是有些危險性在里面的。我們努力在全速前進的狀態保持"鞠躬"姿勢最少半秒鐘。隨后我們就可以繼續蹦跶蹦跶上課去了。39年之后,我決定進行一次最后的鞠躬。在2015年,我將進行我舞蹈生涯的最后一次世界巡演。我將以新的作品,以感恩之心,傾情告別。我熱愛著過去39年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為什么要停下來呢?答案很簡單,我希望在我還對所做之事充滿驕傲與熱情的時候停下來。起初,我是打著滑站住的。之后我踏上了一趟無比精彩的旅程。現在,我就要改變旅程方向了。”10月9日,她將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展現她的風采。 楊麗萍是中國舞蹈的奇跡,她的《雀之靈》、《月光》、《兩棵樹》等被人們深深記在心里,而她的《云南映象》和《孔雀》也是她走向編導后的重要作品。這一次,她帶來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作品《十面埋伏》,由京劇裘派花臉傳承人裘繼戎和現代舞演員胡沈員共同主演。楊麗萍這樣談到自己的作品:“過去我跳《雀之靈》和《月光》,我發現在我身上,舞蹈是用肢體語言表達內心最好的方式,表達美與自然的結合。今天我創作《十面埋伏》,完全不同于我以往表達美與自然的作品,這次我希望借助兩千多年前的人物和故事,來詮釋人性深處的欲望與恐懼、黑暗與光明。這個故事雖然古老,但一點都不過時。現在我迫切感覺到,這個時代雖然什么都發達了,但倫理人性危機四伏,不知道你哪一天就被埋伏了。恐懼產生了欲望,欲望又產生了恐懼,這時候就該推出這樣的作品,而不是風花雪月。” 在《十面埋伏》中,有京劇、武術、太極、現代舞等多種元素。楊麗萍說:“我從小就喜歡京劇,以往也看過不少京劇與舞蹈相結合的作品,但感覺很生硬。這次也是做了多番嘗試,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驚喜。”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舞臺的下場口,一位剪紙師從觀眾入場時,一雙巧手就開始一刻不停地變化出不同形神的白色剪紙。直到演出結束,已將自己“埋葬”于親手剪出的白色墳塋中,如同作繭自縛。剪不斷、理還亂,無論風云變幻依然故我。楊麗萍說:“她記錄著舞臺上發生的一切,卻又是一種補充、一種議論、一種詮釋、一種內心欲望的外化。”9月30日,人們將看到楊麗萍帶來的這部新作。 兩大舞團舞出新意 澳芭《天鵝湖》影射英國王室 云門舞集2讓年輕人說話 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和中國臺灣的云門舞集是中外兩大舞蹈團,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前者已經數次訪問中國,他們的新版《天鵝湖》從2002年創排后就備受芭蕾舞愛好者的青睞,但十多年來卻從未在北京亮相。《天鵝湖》是澳大利亞著名編導格林·墨菲創作的,故事講述在愛德華七世時代,年輕的奧杰塔是個柔弱的女子,她在嫁給齊格弗里德王子之后,發現丈夫另有所愛。瘋人院、天鵝畫面和舞會復仇隨之而來。該劇被認為影射戴安娜王妃、查爾斯王子和卡米拉之間的關系。墨菲讓柴可夫斯基的永恒經典成為激情四溢、“逼視”人性、充滿現代理念的情感之旅,愛與背叛的心路歷程。該劇將于10月17日和18日上演。 而在10月16日,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將帶來一臺用心制作的GALA,藝術總監麥卡利斯特說:“我想通過一晚的芭蕾演出,展示一下舞者們的精湛技藝,并讓觀眾能夠領略我們在澳大利亞演出季的廣泛劇目。我們的箴言是"注重傳統,敢于不同"。這種精神在該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次帶來的《白色組曲》、《未說出的話》和《在樓上的房間里》是不同編導的現代作品,體現了澳大利亞國家芭蕾舞團的風格。 云門舞集是享譽世界的舞蹈團,林懷民除了將云門舞集做得有聲有色,還創建了云門舞集2,年輕人的團,不跳林懷民的作品,將臺灣最為新潮的年輕編導收羅在云門舞團2的旗下,使他們的優秀作品有機會登臺。《來》就是云門舞集2的新作品。《來》包括黃翊的《光》和鄭宗龍的《一個藍色的地方》、《來》。三部作品形成當代臺灣年輕藝術家的狀況。10月22日,三部新作將亮相大劇院,臺灣年輕藝術家在想什么,你會一目了然。 國內舞壇新現象 民間舞團陶身體劇場 和閑舞人工作室重磅出場 近一兩年中,國內民間舞團紛紛成立,探索著當代舞蹈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在本屆舞蹈節中,也出現了陶身體劇場和閑舞人工作室的身影。其中,陶身體劇場將在10月29日和30日帶來《數位系列》。與大多數國內現代舞團相比,這個以陶冶、段妮、王好為核心的“身體實驗基地”獨立而新銳,吸引了一個又一個富有挑戰精神的舞者加入。本次將是他們在國內最大規模的一次數位系列作品展示。連續三天,《重3》、《2》、《4》、《5》、《6》、《7》6臺作品,用身體詮釋簡單中的復雜。陶身體劇場成立于2008年,藝術總監陶冶畢業于重慶舞蹈學校,之后加入上海武警政治部文工團,2003年加入金星舞團,2004年開始獨立創作,與5位當代藝術家創辦了“組合嬲”,并共同創作了身體戲劇舞蹈作品《舌頭對家園的記憶》。 陶冶告訴記者:“我的藝術理念是希望通過舞蹈開啟一條通往真理的通道。真理是永恒絕對的,卻也難以定義。而藝術的本質,即是通過對抗生命消逝所帶給人的恐懼,使人自省、自辨、自教、自明,從而獲得行動實踐的原始動力,和承受自我消耗的勇氣。在這個過程的重復中,人經歷演變的循環、獲得經驗的積累,同時也消解了起點與終點,達到了開放與包容,懸置了作為生命信仰的終端真理,并不斷回歸到直面生命消耗時的恐懼本身。在我的實踐中,"身體"就是對"當代"這個概念最具意義的解讀。在我看來,藝術并非一味地追求創新。因為伴隨著每個稍縱即逝的瞬間,所謂"新"是層出不窮的,而所謂"舊"是從來都不存在的。唯有過程本身,是值得揭示且真實不虛的存在集合。我創作的"數位系列",正是通過運動邏輯的累積,通過數字這種人類"透知"自然的理性結構的疊加,呈現自然次序的重復儀式。我相信透過身體的萬花筒探尋,在種種狹隘的限制中,通過艱辛的勞作和虔敬的專注,打開對于身體的更多理性認知和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