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杭州6月29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虞飛 童曉蕾 編輯/沈正璽) 今天下午,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陳正良,攜浙江歌舞劇院舞蹈團團長劉福洋、舞蹈團首席演員高谷音,一同作客浙江在線演播室錄制人物訪談節目《文藝范》,與網友們分享了劇團在轉企改制中的創新模式。 6月19日,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歌”)迎來了首個主題為《素寫》的舞蹈開放日。在舞蹈團團長劉福洋的帶領下,團里演員為現場百余名觀眾演繹了新創作的舞蹈作品《路》、《語》、《燈》,還與觀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 用劉福洋的話說,這是真正讓高雅藝術以最親民方式走到人群中的藝術沙龍。 轉企改制 浙歌不拘一格降人才 2010年5月4日,浙歌被列入首批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試點單位,自此開始走上了企業化運作的道路,這也意味著改制后的藝術院團將面臨著市場的洗禮。 對此,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陳正良深有感觸。 “在面向市場后,院團更好地研究和分析了市場,形成市場對院團的倒逼機制,這就要求我們院團在創作上有更高的挑戰。”陳正良說,改制之后院團迸發出更強勁的發展活力。“我們定了目標——培養人才、出好作品、搶占市場,要把觀眾請進劇場,用作品說話,通過作品傳播來發揮傳播正能量的作用。” 達成這些目標的根基,就是優秀的演員。 2010年,浙江歌舞劇院迎來了劉福洋。 年少成名的劉福洋出生于舞蹈藝術之家,14歲進入中央民族大學,成為學校里最年輕的本科生。從民族舞專業畢業后,他加入了東方歌舞團,隨后又轉戰杭州,于2010年出任浙歌舞蹈團團長。 “我從北京來到杭州以后,院里對我很信任,給了我很大發揮的空間。”劉福洋說,自己很幸運,來到杭州這樣一個安靜的地方,可以潛心搞創作。 到浙歌的第二年,他就摘下了中國舞蹈界最高獎——“荷花獎”,這也是浙江省第一次奪得“荷花獎”,意義非凡。隨后,由他創作及領舞的群舞《紅色英雄》又在華東六省一市專業舞蹈大賽中榮獲評委會特別大獎,《三人舞》榮獲創作、表演雙金獎,成績斐然。 談到這些榮譽,劉福洋憨笑著說,這都是院團給他的機會。 “我認為每個舞者都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就像每個舞蹈團應該擁有自己的風格一樣。對于我的思路,院里很認同也很支持,讓我放手大膽地去做。” 在他的帶領下,短短幾年間,讓并不以舞蹈擅長的浙歌,在全國舞蹈界一炮打響。 就像陳正良所言,林懷民的云門舞很好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舞相融合,楊麗萍則把原生態舞蹈帶進了人們的視線。 “浙歌也一樣,必須有自己的品牌。” 模式創新 以劉福洋為首的造星計劃 2013年,“舞臺藝術拔尖人才培養計劃”設立,針對省屬院團青年領軍人才進行重點扶持,第一批有三位拔尖人才培養對象。舞蹈領域的青年舞蹈家劉福洋,正是這項計劃的受益者。 1米84的個子、帥氣的外形再加上高超的舞技,劉福洋在舞臺上永遠是閃亮的焦點。浙歌瞬時為他量身定制了“劉福洋先鋒劇場”,推出的原創舞蹈專場《生命·舞跡》已連演三季,如今又創新模式推出了舞蹈開放日。 作為省屬舞臺藝術“拔尖人才”計劃的受益者,劉福洋已越來越為觀眾和業界認可,而浙歌圍繞他打造的品牌模式,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陳正良說,劉福洋是浙江省引進高層次人才的代表,在發揮舞蹈表演的同時,劇團也注重挖掘他舞蹈創作的潛力,打造成一個復合型領軍人才。“進入浙歌這幾年,劇院為劉福洋積極申報各種項目,浙江省文化廳也為其多方搭建平臺,提供了一百萬項目資金。這些舉措保障了演員的全方面發展。” 的確,作為國內一線的青年舞蹈家,劉福洋深厚的舞蹈功底和對舞蹈的詮釋把握,使得他具備了明星的特質,也積累了大批海內外的粉絲,他正成為浙歌名副其實的品牌,以及浙歌在世界舞壇的一張金名片。 對于品牌化的包裝,劉福洋在訪談中表態稱,無論是先鋒劇場,還是舞蹈開放日,都是他很早就有的想法,自己很感激院團的支持,能把他的夢想變成現實。 “我看到很多人不敢跳舞,我很著急。很多人不敢跳舞,是因為不夠自信,總覺得必須站在燈光下舞臺上,才是舞者。” 劉福洋表示,當自己在表演時,他想讓觀眾們看到舞蹈演員們的呼吸、候場、疲憊的狀態等等,給觀眾還原一個真實的狀態。“一方面,我是要展現舞蹈最原始、最樸素的藝術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為大家普及舞蹈的價值,讓更多的人大膽走進來,參與其中。” 接下來,浙歌也將著力推廣劉福洋這一品牌,為劇院“推精品、走市場”的長期發展戰略夯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