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紅色娘子軍》是中芭的‘傳家寶’,那么《鶴魂》將是中國芭蕾未來發展的‘試金石’!”在中央芭蕾舞團第六屆芭蕾創意工作坊晚會即將登場之時,中芭團長馮英日前興奮地向媒體宣布:9月23日,中央芭蕾舞團大型原創芭蕾舞劇《鶴魂》將在北京天橋劇場舉行全球首演。屆時,這部經歷5年創意錘煉和2年舞劇編創的原創大劇將揭開神秘的面紗。自2008年推出原創芭蕾作品《牡丹亭》之后,中芭許久未有原創大型舞劇面世,按照馮英的話講,可謂“蟄伏了7年”。“在完成自己團的生存和一些主題性演出的同時,我們一直沒有停止對《鶴魂》的創作與打磨,今年終于時機成熟了!”馮英對記者講道。 這部作品取材于“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徐秀娟的真實故事,以“自然界的舞蹈家”丹頂鶴優雅獨特的體態入舞,似乎是要改變觀眾心中芭蕾與天鵝之間根深蒂固的聯系。而芭蕾舞劇《鶴魂》的創作歷程按照主創們的話講也可以說是一次“回歸本真的過程”。早在2008年10月,時任副團長的馮英親自帶隊的中芭“高雅藝術進校園——走進芭蕾”小分隊曾受到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國家三部委的委派,前往坐落在“鶴城”的齊齊哈爾大學進行演出。其間,劇團的演職員們在校方的熱情邀請下,初次赴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親眼見到了紅頂黑頸白體的丹頂鶴群。大家瞬間就被丹頂鶴那修長優雅的身姿、高貴婀娜的氣質,以及振翅高飛時的磅礴氣勢所震撼與感染,他們認為這比“天鵝”更能代表芭蕾舞演員的生動形象,并期冀著有一天能編創一部以“鶴”為主題的中國原創芭蕾舞劇,用芭蕾的語匯、靈動的足尖來塑造這獨具東方美的丹頂鶴形象。 其實,《鶴魂》還有更多深意。作為這部舞劇的總導演、制作人馮英這樣闡釋道:“《鶴魂》在對青春、偉大的生命禮贊的同時,不僅要通過作品的內容讓人動心,還要向社會傳遞一種信念:人都應該有獻身理想、回饋社會的責任和擔當。舞劇所呈現的將是一場對美好青春與珍貴生命的崇高禮贊,徐秀娟投身養鶴事業、又為救鶴而獻身的感人情節,更是當今時代精神的有力注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芭蕾舞劇的編創過程中,中芭不但再現了50多年前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創作過程中匯聚全團之力集體創作的高漲熱情,更是在新時代中著力打造著一支愈加年輕化、并具國際視野的編創團隊。編導之一的馬聰,來自美國塔爾薩芭蕾舞團,但也曾是中芭的一名舞者,近年來他在國際舞臺上的作品更是頗受好評,這次他以中西融通的藝術創作視野、睿智靈動的編舞風格,為整部舞劇帶來了時尚、現代的氣息和國際化視角。而中芭的青年編導張鎮新作為這部舞劇的另一位編導,則以中國當代青年的視角闡釋出對于時代精神的理解。青年作曲家沈逸文目前在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他之前與中芭合作過舞劇《哈姆雷特》,對于這次在舞劇作曲上獨挑大梁,沈逸文表示很珍惜也很興奮,“以前都是郭文景、陳其鋼這樣的‘大腕’作曲做舞劇音樂,能有這樣的機會實屬難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