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舞,插科打諢,水袖、髯口、亮相、身段……一個個鮮明的中國傳統戲曲符號如今卻出現在舞劇《粉墨春秋》的排練現場。這部由山西新近推出的舞劇在保利劇院拉開帷幕。 《粉墨春秋》敘事起于清末民初。北國梨園,三個武生起起落落、至真至切的戲曲人生串聯起整部作品,小師弟“黑豆”從一個天賦不濟的撇子武生歷練成武旦新派“美猴王”的經歷,傳遞出中華文化中堅韌拼搏的精髓。臺上技藝超卓,風華絕代;臺下苦練奮斗,有血有淚——一幕幕情境從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長河之中流淌開來,匯入舞蹈的表演形式,匯入晉地的文化神韻和晉人的淳樸民風,激蕩出舞劇文化創新的朵朵浪花。 “我們真的是吃了豹子膽了?!本帉蠒r苗在談到這部舞劇的“大膽嘗試”時說。八次央視春晚的舞蹈總監,三次央視舞蹈大賽的評委,數不清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文藝晚會總導演,這次《粉墨春秋》創作中戲曲和舞蹈融合顯然給邢時苗帶來了挑戰。 “這是一種探索結合,還不能稱得上是完美結合?!鄙轿魉囆g職業學院院長李力謙虛地說?!暗覀兿嘈胚@部舞劇將會是中國戲曲和中國舞蹈文化發展史上新的一筆。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模仿他人面臨的風險固然小,但作品質量往往無法保證。我們把創作的目標樹立得高遠,就必然得打破常規。從這一點看,我們是成功的?!?/div> 正如劇中主人公黑豆“由苦到甜”的從藝經歷一樣,為了出彩,為了求新,《粉墨春秋》的主創人員們在藝術作品創新的征途中,一路跋涉,一路付出。舞劇中戲曲元素的運用不僅增加了編排的難度,對演員的表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眼神,一個身段,一次亮相,都是功夫長期積累的瞬間演繹。為了把山西地方戲蒲劇特有的“蹺功”展示給更多的觀眾,舞蹈演員們穿上10厘米高的“蹺鞋”,僅以腳趾著地支撐表演。 “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這是所有山西文化產品創造者的共同心愿。電視劇《喬家大院》、《走西口》、《喜耕田的故事》,以及電影《聲震長空》、《趙氏孤兒》,說唱劇《解放》,舞劇《一把酸棗》相繼在全國亮出山西的文化牌。 “《粉墨春秋》比《一把酸棗》會更具有國際市場?!鄙轿魇∥幕瘡d產業處處長王艷芳說。她認為,《一把酸棗》的故事原型來源于晉商傳奇,作品的創作地域局限于山西一地,對于國外觀眾來說要熟悉和了解晉地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內涵。山西,帶我們游歷了《喬家大院》,品嘗了《一把酸棗》,重溫了《走西口》,如今又演繹了《粉墨春秋》?!拔幕缕?,山西創造”的新模式逐漸清晰。 劇照欣賞 攝影師:加菲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