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電視舞蹈大賽》院團組作品賽已經全部結束,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發現,芭蕾舞組獲得前三名的作品《那里》、《天黑請閉眼》、《祭》均屬于現代芭蕾。
對于現代芭蕾,在幾日的比賽中有觀眾反映不太能理解,為什么沒有立足尖?而且看起來更像現代舞。對此,大賽評委中國舞蹈家協會芭蕾藝委會常務副會長肖蘇華從專業的角度做出了解答:
“咱們的觀眾朋友,對芭蕾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19、20世紀像《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等這些作品上,距今已經一百余年了。芭蕾和其他的藝術一樣,在不斷的發展、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創新。因為藝術如果不創新,是肯定要死亡的。我覺得這次中央電視臺為國內的芭蕾界立了一大功,往屆大賽亮相的都是古典芭蕾,而這次決賽6個作品,其中4個都是現代芭蕾,給現代芭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實際上,現在全世界,現代芭蕾的觀眾和受關注程度都要多于古典芭蕾。古典芭蕾多是年紀較大的觀眾,而現代芭蕾的觀眾則年輕人較多。
對于現代芭蕾和現代舞,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現代芭蕾基本的審美依然是芭蕾的審美,而且從一些動作也能看出來,它是從古典芭蕾過渡來的。比如,現代芭蕾也要求長線條,要求造型感很強,要求流暢,而且現代芭蕾有很多雙人配合的動作,這些在現代舞中是不會出現的,尤其是高八位的東西,它依然保持了芭蕾舞的開、繃、直等基本要求,然后在古典芭蕾的基礎上向前走,向現代走。廣大觀眾所喜歡的《天鵝湖》,已經是120年前創作的舞蹈,但是芭蕾不可能停滯不前。反過來講,《天鵝湖》再往前推100年,其表現形式與《天鵝湖》又有很大不同,那個時候芭蕾舞沒有足尖鞋,足尖鞋是1830年左右才出現的,而且大部分以男演員為主。所以這樣就能看出來,芭蕾是一直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有非常現代且經典的版本,但是它的選材、衣著、結構等方面與過去完全不一樣。比如1996年英國的男版《天鵝湖》,它是20世紀末的經典,就沒有足尖鞋,而且演員全部都是男的,包括天鵝也是由男演員來扮演。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芭蕾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