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現代舞團將于7月26日的“北京舞蹈雙周——焦點觀摩”中演出《身體與靈魂的三段對話》,這是一臺讓我深有感受的節目。 今年年初,廣東現代舞團擬定工作計劃的時候,分別邀請了邢亮和馬守則為團員的作品展演編排一個壓軸式的舞蹈。邢亮的作品《覺》在四月的《神馬來了》I演出,馬守則的《生生不息》則在五月的《神馬來了》II中跟觀眾見面,然后六月份在香港演出的《三勢紀》中,分別由香港城市當代、北京雷動天下和廣東現代舞團各演三分之一的節目,其中廣東現代舞團演出的,便是劉琦在兩年前為舞團編排的《回聲》。 本來兩年前的《回聲》只由六位舞者共舞,算是一個小品舞蹈,可當時我感覺這個節目很有發展潛力,便借著我是《三勢紀》這臺節目的策劃人,半恐嚇半懇求地,讓劉琦把節目發展成一支由十三位舞者演出的大型舞蹈。看著完整版《回聲》的成型,我靈機一觸,把邢亮的《覺》、劉琦的《回聲》和馬守則的《生生不息》放在一起,竟然是一臺特別有意思和意境的節目。 首先三位編舞:邢亮、劉琦、馬守則都是廣東現代舞團的第一代舞者。邢亮在1998年離開舞團到了香港,除了當中有一年回廣州擔任廣東現代舞團的執行藝術總監之外,大部分時間是以香港為基地,周游于世界各國;劉琦卻留守在廣州,歷任廣東現代舞團舞者、執行藝術總監和駐團編舞,她的許多作品也成為舞團享譽國際的招牌舞碼;馬守則在1995年被聘到美國阿利桑那州立大學任教,每年孜孜往返于中美之間,進行現代舞的教學和創作,在中美文化交流上,更多所貢獻。三人出身于廣東,巡著自己藝術的軌跡發展,各有建樹,如今在2012年為舞團編排的節目,便自然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發展面貌。 雖然邢亮、劉琦和馬守則的作品面貌很不一樣,三位編舞的根基卻俱在中國廣東,無論作品的外觀如何變化,還是可以感覺到那種一脈相承的氣息。什么氣息?就是他們對肢體的極度關注、對動作的嚴謹要求、和對舞蹈內涵的特殊處理方式——在具象和抽象之間的一種不落言詮的意象呈現方式。 不過,讓我眼前一亮、毫不猶豫地把他們的作品捆綁一起,作為一整臺節目呈獻給觀眾的主要原因,還在于三支舞蹈的內容,竟然出奇地有著互補性和邏輯性。其實當邢亮和馬守則答應為廣東現代舞團編舞的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要編個什么樣的舞蹈,我也給他們最大的自由,讓他們想編什么就編什么,唯一要求,就是把整個舞團的舞者都要用上。結果可能是氣機吸引?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三個作品在不同的時間分別完成后,卻像拼圖游戲般,在我眼前拼揍出一幅更廣闊、更深邃的全息圖像。 邢亮的作品《覺》,調動每一位演員的獨立個體,描繪一幅紛紛擾擾的人間眾生相;劉琦的《回聲》,借用演員的軀體,刻畫一幅個人與大自然之間的抗爭和融合;馬守則的《生生不息》卻干脆把所有演員轉化為大自然的蟲、魚、鳥、獸,倘佯于天地之間。在內涵上,從人類審視自身到視察擁抱周圍環境;在形式上,從凸出獨特肢體動作到集體凝聚流動;在審美觀念上,從微觀個別的精致性到宏觀萬物的一致性。三個作品宛如舞蹈藝術發展,和人類生命大河里的三個重要指標:個人之間的抗爭→個人和大自然的抗爭和融合→大自然的融合。 對我來說,大自然其實是人類靈魂凈化后的具體呈現,所以我把觀看這三個節目的經驗稱呼為《身體與靈魂的三段對話》,希望北京的觀眾能夠深入其中三昧。 |